即将接任英国内阁部长的史蒂文,严肃冷峻、风度翩翩、温文尔雅。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贤淑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一双漂亮的儿女,住在高尚区的别墅里。他在政界的仕途通达,儿子马丁年轻有为。在世人的眼中,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越是完美的东西往往越脆弱,经不起一点的撞击,一旦有了裂痕,结局很可能就是毁灭。马丁带着安娜来家见父母,安娜和史蒂文没有交谈,只有目光在空中追逐、试探、挑逗、缠绕,诉说着不可抑制的欲望,激发出致命的诱惑。我是安娜当史蒂文接到安娜的电话,他只说了两句:地址?马上到。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欲望的海洋瞬间将他们淹没,剩下的只是燃烧的激情和无尽的缠绵。第一次进入时那一声长长的叹息,仿佛是发自灵魂深处的低吟,仿佛是走过万水千山之后的如释重负,多少积攒的压抑和欲望,在性爱中尽情释放。在安娜的面前,史蒂文脱下所有的外衣,他的前途,他的地位,他的矜持,他的优雅;抛弃所有的人伦,夫妻、父子;无视他人异样的目光,只为了那一刻的欢愉。他们一次一次地见面,他们疯狂地做爱,卧室里、厨房里、旅馆里、办公室里。他要深入更深入,她要缠绵更缠绵。可是史蒂文已经被情欲迷失了心智,他不能忍受任何人拥有安娜,哪怕那个人是他挚爱的儿子。在布鲁塞尔参加国际会议期间,史蒂文听说马丁与安娜正在巴黎度假,他不顾一切地连夜赶到巴黎,把安娜从正在睡梦中的马丁身边唤出,在清晨巴黎的街头将她拥入怀中。像史蒂文这样的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几十年的循规蹈矩,不甘心青春已去的事实,不甘心日渐平淡的婚姻。年轻女子的肉体,能让他暂时找回久违的激情。真正摧毁他的不是情欲带来的一时欢愉,真正摧毁他的是他以为这个女人与别的女人不同,是他一生所寻找的那个唯一。没有人知道这世间情为何物,但是总能让人以生死相许。巴黎回来之后,史蒂文想要改变,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他不愿意错过,不惜承担儿子会对他产生的仇恨,不惜摧毁他的政治前途。他想要跟妻子离婚,与安娜在一起。安娜默然没有答应,而是接受了马丁的求婚。当他接到安娜寄来的新居的钥匙,完全控制不了自己,不顾一切地投入到安娜的怀抱。就在他们翻云覆雨的时候,马丁意想不到地出现,惊愕中,马丁失足坠楼。史蒂文顾不上穿衣,赤裸地飞奔下楼,把躺在血泊中的马丁搂在怀里,失声痛哭。安娜看着悲痛欲绝中的史蒂文,转身默默离去。此时此刻,唯有泪如雨下,泪如雨下!经历了如此的痛不欲生,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史蒂文依然相信自己爱着安娜,他以为自己跟安娜还有未来,还可以一起浪迹天涯。老男人的痴情,有时候也让人荡气回肠。他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安娜,迎接他的是安娜那忧伤冰冷的目光,同样不需要语言,一切都结束了。许多年过去,衣衫破旧的史蒂文孤独地从荒凉没落的街道上走过,回到他简陋狭小的住所,屋子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巨幅照片,照片上是马丁、安娜和他,是马丁第一次带安娜到家里来时照的,安娜幽深的目光飘乎着望向远方。史蒂文日复一日默对着这两个他曾经最爱的人,此生已别无他求。人很容易遗世索居。我一直在旅行,直到找到我自己的生活。真正让我们无法抓住的是什么,远远超出我们所能理解的范围。我们屈服于爱情,因为它让我们对不可知的东西有所了解。到了最后,什么都不重要了。。。我曾经远远的见过她一次,她没有看见我。她跟丈夫在一起,手上抱着孩子,她看上去跟别的女人没有什么不同。回复 Dalia 的评论 : “我想神给予我们正邪两极就是要让我们体验经历正义邪恶的争斗,通过修炼学会自制成长。” ——其实这也是我对电影着迷的原因之一,个人的认知和体验是有限的,往往会局限于所处的环境。而电影拓宽我们的视野,加深了我们的认知,从某种角度来讲,让我们的生命得到了延伸。回复 芳草碧连天US 的评论 : “你是否有感觉你自己,还有/或者,你身边了解的人,在近期(近几个月,几年)好像都变得聪明了昵?” ——好像没有明显的感觉,至少我自己没有:)看来我还没开窍。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我猜安娜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要不也不会有那多人为她着迷疯狂。只是她不应该为满足自己情欲而玩弄感情伤害他人。受过伤害并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理由,冤冤相报何时了。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就像阴阳八卦里黑色里有一个小白点,白色那边有个小黑点。再善良的人都有邪恶的一面,再邪恶的人有善良一面。我想神给予我们正邪两极就是要让我们体验经历正义邪恶的争斗,通过修炼学会自制成长。回复 Dalia 的评论 : 哈哈,我们俩对安娜抱有都不同的看法,所以看到的细节也有不同。马丁死了之后,你看到的是“安娜衣装齐整冷漠离开”,而我看到的是安娜在床上泪流满面。安娜在整部电影里面部的表情一直很冷静,几乎没有什么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所以在这个时候她泪流满面,也说明了她并不是对马丁的死和史蒂文的痛冷漠。
我的理解安娜之所以最后离史蒂文而去,正是因为她有负罪之心。我知道你的理解是她游戏结束了。一部电影能给观众带来这么多不同的理解,也算是它的成功之处吧。回复 芳草碧连天US 的评论 : 非常同意你这个“自私这个概念就很难绝对化”的说法,世界上不存在绝对自私的人,也不存在绝对不自私的人。所以“自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啊。只不过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公认的大众准则,也就是个人的自私不应该侵害到他人的利益,还有就是个人的自私要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所以才有法律、道德、宗教、文明教养等各种规范来把人自私的本性限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你说得不错。也不能够排除安娜是由于其它原因最后远离了史蒂夫。电影的很多细节我都记不清楚了。但是2人因为自己的性欲也好,还是爱情也好,的确是自私而严重伤害了身边的人。至少不能够说他们是善良的。
爱情与自私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和深刻的关系,不是很容易说清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认同和选择。自私这个概念就很难绝对化。对什么是爱情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解读和定义。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哈哈,正好在回复其他网友的留言就看见了你。对呀,小说也是很多年前读过的,当时读的时候还是蛮感动的。觉得那种被压抑的人性,痛苦而无奈的挣扎,最后走向死亡的悲剧也让日本人写的很唯美。谢谢暖冬再次来访。晚安!回复 芳草碧连天US 的评论 : 记得我前面跟你探讨的时候说过,人有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在支配自己的行为,完全失去了对自己的行为的理性的认知和掌控,我想陷入情欲漩涡的人就是这样。
安娜无疑是自私的,她把自己的欲望凌驾与他人的幸福之上。史蒂文无疑是自私的,他为了情欲而忘记了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品德——责任。不过你所说的“真正的爱情是可以牺牲自己的,就是忘我的概念吧。 “,我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角度。首先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所以爱情的忘我和牺牲只存在于两个人之间的,不适合用于旁人。而且我认为爱情本身就是自私的,它具有排他性,爱情的烈火熊熊燃起的时候,往往让陷入热恋的人忽视旁人的感受,忽视旁人的利益。问题在于,正常的爱情不会损害到成人的利益。而这部电影里所表现的是非正常情况下,两个人陷入非正常的情欲,而被损害到的却是他们最亲的亲人。这是让人感到这种关系的罪孽之处。
谢谢你还记得我说过:善良是天性,不是后天学来的。我一直是这个观点,现在那些在微信里泛滥的鸡汤大肆鼓吹所谓的“善良是一种选择”,竟然还有人相信。人后天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而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的善意只能被称为“善行“,而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连“善行”也变成了一种商品。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这才看见你和燕儿的讨论。子乔还看过小说啊。我是很多年前在这里图书馆偶然借到片子看的,不过真是很多年前了,日本人的电影拍得好,不过也是因为看得早,如果现在再看不知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最近有些忙。问候子乔!我认为整个悲剧都是安娜主导的。从开始她主动自我介绍,眼神接通电源后首先打电话约会,在巴黎教堂激情性爱后史帝文提出离婚和安娜在一起被她拒绝,之后更进一步接受马丁的求婚。史帝文提出分手后又寄出公寓钥匙以方便幽会。马丁意外惨死史帝文紧抱儿子尸体悲痛欲绝时她却默然离去。中年危机老房子着火的痴情老男人追到酒店找到安娜时遇到的却是冰冷的目光。一切的一切都在说安娜游戏于两父子之间玩得乐不思蜀,而且是在要基于史帝是准公公或公公的身份才能更激发她的情欲。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拒绝史帝文离婚的要求,马丁惨死后不愿和史帝文继续这段关系。
史帝人是真爱安娜的,爱到可以放弃他的名誉地位家人和优裕的物质生活,但是安娜呢,她爱马丁吗?爱史帝文吗?她可能更爱自己和这种乱伦的情欲游戏吧!
让我不思其解的是,当她把马丁一家人的生活残忍打碎后她居然可以投奔旧情人结婚生子过起了普通人的平静生活。随了觉得她自私扭曲又邪恶,都不知道怎样评价她了。
非常喜欢子乔的文章经常跟读,更喜欢这篇博文。在这里只是说说自己的想法感受,如有冒犯之处还情子乔多多包涵。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不是想批判 而是想弄清楚影片揭示的是爱情还是放荡的。就如你的题目一样。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注译。 我看了后的感觉他们是一见钟 “性” 而不是钟“情”。 所以才有了曲扭的安娜把 爱情 给了马丁, 把 性欲 给了史帝文。影片想要告诉观众的正是 放荡的性爱不是爱情,是可怕的, 对社会对家庭将是毁灭性的。
作为有点女权思维的我不高兴看到的是,把最后的勾引归于了安娜而不是史帝文。 当今社会对女人的性放荡的批判往往多于对男人的性放荡的指责。 字乔,对不起多言了,因为喜欢你的文章和探讨。子乔,昨晚特意从亚马逊租来看了一边。看过之后意犹未尽的不是他们的爱的激情,而是不断地想搞清楚安娜为什么要那样疯狂地勾引史帝文?仅仅用她青春时的致爱哥哥的自杀导致她的心里曲扭,在我看来还是显得很苍白。如果她的真爱是马丁,最后那段激情,就显得她过于是放荡了,留下的是“女人是祸水” 的结局。难道不像吗?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我从来没有看不上“相濡以沫”的感情,相反我认为“相濡以沫”是爱情过了激情阶段之后最好的延续。激情总有一天会褪去,爱情需要不断调整它的形式和内容,才能持续。我自己现在就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而且很享受。回复 HBW 的评论 : wow,你这个理论深度越来越深了:)我都是觉得影响爱情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很难量化。就像你说的,如果爱情有N个变量的话,每一个变量大概又是M维的,如何能用公式表达出来呢?我在想,因为现代社会信息如此发达,不受到外界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不可避免地要拿外界的标准来做参照物。那么古代的人,可接受到的外界影响非常有限,个人的私生活几乎是不能被外界所探之的,那古代人的爱情就是真正的爱情啦?这就有一个悖论,如果与外世隔绝,那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有没有真的爱情存在,可是人的认知又是需要外界的信息才能获得的。获得的都是假的,真的又无法探之,这不是很矛盾吗?哎呀呀,我自己都绕糊涂了:)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思韵,君子和而不同。我知道我们在有些问题上的观点很不相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理性的讨论各自的观点,也不妨碍我们依然可以互相欣赏。我自己是一个在感情上非常拘谨保守的人,而且从小到大也是一帆风顺,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我看电影或者文艺作品,更有兴趣看我所没有经历过的人生,更有兴趣了解我所不了解的的人性。我觉得人性是复杂的,感情也是复杂的,我更愿意去了解,而不是指责,尽量不站道德制高点上评判。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我倒是觉得生活相对美满的人,心胸更宽阔,更有同情心,更宽容,最不会对别人进行道德评判。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在这种宽松平等公正的社会里长大,他们比我们更有爱心更宽容更善良。很少听见他们对别人的生活方式提出批评。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关于爱情的时间性、空间性还好理解。爱情的信息本身超出两人边界而引发不稳定性这点是从大量案例中总结出来的。爱情很像索罗斯所推崇的市场反射理论(篇幅有限,自学)。简单套用的话就是:爱情的未来却因参与者预期的进入而导致变化的不确定性。这里的参与者不仅包括当事人也包括N方的他人。实在的两两的爱情和有他人参与的认知之间存在着严格的隔离。还真被你说中了,“听到的、读到的、看到的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不是真的爱情”。
暴露自己的私密以获得他人的认可作为一种自我满足的参照。这种参照往往形成自欺欺人的爱情偏见。很多时候,这种暴露是情变时作为报复的手段,即对自我偏见的一种纠正。
把他人表演出来的虚假的私密作为自己不满足的参照。完全没必要,如果是常人晒幸福就是走在见光死的路上。如果是名人那就是职业表演,赚眼球卖广告的。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刚送出留言,就看到子乔对现代社会里人们"自我满足"或者"自我不满足"的参照,太对太准了!爱情是个人最真实的体会,而大多数人是忽视了内里面的真实,用外面的标准来说服自己而已。不过,就电影而言,如果男女是真爱,我甚至可以开明到让男主离婚,女主解除婚约,两个正当在一起。让他们光明正大地体验个够,是否他们比别人更"高明"。显然他们既没有光明的勇气,又缺乏自制的能力。子乔的文章我不会不读的。这篇我觉得在没看电影的情况下留言,容易落入"道德说教"的陷阱。还好,豆豆看过了,读了她的话,我相信即使我看了,也说不出比她更好的评语了。另外,相对美满之人对在缺失中痛苦挣扎的人,也容易落入"道德说教",我对自己的平凡生活相当满意,所以这次我就不评了。故事离我太远,怕评不出深度。回复 HBW 的评论 : 哈哈,你太客气了,我说我说不服你,是因为你的观点确实很有说服力,而且我也并不反对呀。你说的爱情只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我想加1条,就是两个人的特定能量场。不过按照你对爱情的定义,那我们现在听到的、读到的、看到的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不是真的爱情,是不是有点让人沮丧呢?人有时候还需要一点精神上的自我满足,而很多时候,旁人的判断也是自我满足的一个参照。
现在这个社会的问题是人把暴露自己的私密以获得他人的认可作为一种自我满足的参照,或者把他人表演出来的虚假的私密作为自己不满足的参照。所以现在很多人的幸福感其实是来自于外界,而不是自身真实的感受。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爱情的框架。
不过无论怎么说,我还是认为没有激情的爱情,只是一种亲情,当然这种亲情也可以地久天长。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希望博主海涵。我没有说服谁的意思。只不过想在千千万万的爱情故事/事故中发现其规律。既然不能准确定义,但起码能发现些边界定理。引发爱情变味的有很多参数,其中之一就是是否被第三方知晓。两两对应的关系引入第三方、第四方、第N方的干扰就极为可能出问题。那些用相机拍摄对方私密照的情侣就给爱情变味带来机会而自己浑然不知;其他参数如时间轴,对大家都是一样的;另一个是空间,某些爱情只发生在特定的独立空间内。莱文斯基和克林顿的爱情只发生在椭圆形办公室。那地方属于国家的,不是克林顿的私产。离开那地方彼此视为路人。一旦N方他人介入,他们之间连路人都做不成了。史蒂文和安娜也是只能在私密的空间内才能展现爱情。空间不固定,所以爱情也是支离破碎的。所以相爱的配偶需要有个家作为爱的“空间容器”。如果在家这个独立的空间内争吵、家暴,爱情是否变质也就只能当事人自己判断了。有时候人们会把家和房产搞混,维持家庭实际上是保护房产、财产和社会形象。只好粉饰一番“打归打,吵归吵,彼此还是相爱的”。不知道还有啥其他规律。回复 文取心 的评论 : 谢谢文大作家鼓励!那把钥匙确实是关键,由此产生了所有后面的戏剧性。记得安娜对史蒂文说过一句话:没有你,你以为我会嫁给马丁吗?所以安娜与马丁的婚姻早晚也是维持不下去的。
诶,想到一块儿去了,我确实想过要写《苦月亮》,那是波兰斯基最好的电影之一,那部电影是关于另外一种畸恋,而且涉及的人性更复杂。 我运酿酝酿。回复 HBW 的评论 : 哈哈,我说不过你。爱情本来确也是私事儿,跟他人无关。只不过这是人类最向往的一种情感,可遇不可求。所以就会出来那么多的教化,好像爱情可以按模型制造出来似的。这点我倒是很同意你,在这个情感淡薄,或者说情感危机的年代,凭空多出了不少爱情的定义,把各种各样的情感关系粉饰起来。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几千年前就被人类不同的文明传颂的爱情故事”。如何传颂的呢?书本、戏剧、艺术等载体做媒介。原版的一定要花钱买的吧。一代一代的复印、复演的剧目才成为经典。对于受众来说是爱情教化,但都不是自己的。知道有爱情这么回事但自己或许一辈子也碰不上。两两的私事成了社会话题。成爱情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所以“相濡以沫也是一种爱情”,“从一而终也一种是爱情”,“革命需要也是一种爱情”等等等等。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那可不是子燕说的,子燕还没看到你的大作呢。那是我在游士的菜园子里帮着他除草时道听途说的,用词不一样,意思相同。不过你千万别去追打那位大侠,夲侠扪心自问,觉得她说得不无道理啊,我们一伙叽叽喳喳闹个不停,不就是围绕着这两个字么,:))回复 HBW 的评论 : 既然“爱情是抽象的和动态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判定。”,那么人在没有外界判定标准的情况下,怎么知道两个人的感情是不是爱情呢?你看在这个社会里,人从小到大,就不断地被各种艺术作品灌输这是爱情,那不是爱情、那是最纯洁的爱情,等等一系列的判断标准。比如说以前包办婚姻的夫妻,生儿育女,过着平静的没有激情的生活,你要问他们有没有爱情,我估计多半他们会不知道爱情为何物,然后外界就会告诉他们,相濡以沫也是一种爱情。
艺术作品拿爱情卖钱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吧,几千年前就被人类不同的文明传颂的爱情故事,可是跟钱一点关系都没有啊。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受过伤的人是危险的¨ 确实是这部电影的点睛处,电影的名字起为Damage,我想是双关语,既有这种情欲可以让人毁灭的意思,又有受过伤的人对这个虚伪的社会秩序的报复。
九月以前也写过这部电影的影评,不知道冬日读过的是不是她写的?一定是精彩异常。回复 风清fq 的评论 : 风清,一见钟情里面有多大的性吸引成分?为什么遇人无数只跟一个人一见钟情呢?其实眼神里头传达了很多的信息,不可否认,其中有性的成分。但是但是,最关键的是眼神中传递了一种能量,一种吸引你们两个人的能量,性只是组成这个能量的一部分。
至于性能不能转成情,这可能还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大部分不能,小部分能,不过这只是我的主观看法而已。人的情感和欲望是很复杂的,我从来都是对人性的各种表现非常有兴趣,太丰富了,太超出自己的想象力了。
谁谁谁说这里“文城情欲风”了?风清大侠还怕这三言两语?难不成你的导师子燕最近削减的你的功力?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爱情是抽象的和动态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判定。暂时找不到更恰当的判定标准,好比量子力学里的测不准。世界上是否有爱情只有你和你的爱情对象彼此知道,怎么能说是不为人知的存在呢?当别人也知道的时候,他人的判定就已经影响到彼此的判定了。有说好的,有说坏的,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很多两两相恨的配偶之间已经没有爱情了,但是还得卖狗粮,满足他人的肉麻欲。艺术作品是为了拿爱情卖钱的生意,可以定义为情欲产品。子乔写的很有气场,也没有从传统的道德观来评价,超赞!留言也好精彩呀!
喜欢茵茵的:受过伤的人是危险的¨,这是整部片子画龙点睛之语,可我的理解是:受过伤的人往往有一种本能的破坏欲和报复心,而且漫无目的,碰上谁是谁。
城里还有一位大拿也写过这部电影,也写的不凡,啊呀,我怎么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呢!问好子乔!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我想,编导很明显将男女主角最初的相逢归入了性爱的本能。一见钟情是来源于性的相互吸引而非情感,情感得随时间的推移互相了解才会产生。中年、老年与青年一样会保持情与欲,由性转情未必没有可能,如旧时代的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之婚姻,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并非是个案。
相信男女主角在性爱得以彻底渲滞后又日久生情,所以,男主角在愧对妻儿忓悔时,心中仍留有对女主角的自责与倦恋,而这种恋往往是因情与性同时并存而并发。
原本想回应子乔本文再贴上一篇,但见今日已被网友戏称这里“文城情欲风”了,不敢造次,不然,导师子燕会拿着教鞭来追打我了,浆糊只能捣到此,我得逃了,哈哈哈哈!回复 主流媒体 的评论 : 我看到“不一样的烟火”,能在心里轻轻放下,但保持着一种温暖的惦念
=====
哈哈哈,唯物主义的主老弟不仅有慧眼而且还有惦念的痴心,晚上有打鼾吗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不一样的烟火”燃烧也要适可而止,不停地燃烧,很快就烧成灰烬了,这是唯心者的通病,深层的孤独能激发耀眼的燃烧光芒,但欢愉背后却是更无尽的痛苦,因此要适可而止。这也是男主人公的问题,该收手的时候却继续疯狂,我相信男主人公早已预知自己的结局,过快燃烧后烧成灰烬是必然的结局。
我看到“不一样的烟火”,能在心里轻轻放下,但保持着一种温暖的惦念,而一讲兄却搁在心里头,我看你要在神面前进一步修炼。
城里的女生文采飞扬,贯通中西,强大无比。但偶尔,她们却是哭泣的小女生,为此而轻叹一声。回复 骑驴看唱本 的评论 : 如果能把什么都看成“狗P”也是一种挺高的境界,不是常人能修炼到的。我前头也说过这部电影不是在做道德评判,从社会伦理的层面上来讲,这种爱是不为社会接受的。文艺作品的功用仅仅是批判或者颂扬,也太过于肤浅了吧。哈哈,什么狗屁爱情啊。不论男女,尤其是已人到中年的男女,如果不惜伤害家庭追求所谓的爱情,不过就是极其自私的表现,那些漂亮的自己都不相信的借口,谁相信谁是傻瓜。回复 HBW 的评论 : 哈哈,你这个说法有点绝对,“只有两人知道的是爱情,如果让他人也知道的就是情欲”,那所有艺术作品中歌颂的爱情都是情欲?如果爱情是不为人知地存在着,我们怎么知道世界上还有爱情存在呢?这样的情欲是绝望孤独的爆发,即使两个人在一起了,孤独同样会卷土重来,这与阳光灿烂的自然之爱截然不同。你的知音也写过这个电影的影评,当时看了,孤独气息扑面而来,恍如旷野中一匹桀骜不驯的孤狼,发狂地寻找类似的气息。
后来某天,领悟了唯物精神,可以判定情爱是爱情的部分,爱情是生命的部分,生命中拥有毫不逊色于爱情的其他爱,只是高峰低谷交错而行罢了。
我对普通小人物真挚的爱情有独钟,哪怕最终毁于世俗的文化。:-)回复 茵茵梦湖 的评论 : 我觉得法语名fatale更符合电影的内容。英文名就差一些了,中文名就更差。不知道为什么,翻译的外国电影的中文名都起得特别不好。
喜欢¨遥远的爱¨的茵茵,是看电影牙酸还是看我写的影评牙酸啊?;)遥远的爱看不见摸不找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当然当然,如果总是有身边的爱滋润着的话,遥远的爱可以当作一种调剂,哈哈:))
哎呀,最近生活的际遇很平淡,乏善可陈,所以电影看得很多。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安娜这个角色很难用普通的道德观去衡量,她童年兄妹恋的特殊经历,肯定对她成长之后的两性行为有影响。她不是一个放荡的人也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但是悲剧确实因她而起。
Juliette真的演的好,没有她这部电影会暗淡很多。子乔好可爱。你写吃cheese,我想起来了。大概对比之前的英国上层人物形象,结尾的他是你写的“破旧”了。不过我更喜欢你评论里用“清苦”,是他自己对自己的清苦。
我此前留言是想到这几天在读的一本传记里提到一个民国外交家陆徵祥,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受袁世凯压力),他在荷兰海牙时连马车都非常风光,当比利时籍妻子去世后,他去了本笃会修道院苦修,只有黑衣,后成为神父。
这部电影是英国男演员与法国女演员的珠联璧合,记得我们以前提及,可能几位英国优秀的男演员背景都好,演莎士比亚舞台剧。
借此谢谢下面疏影的推荐,我不敢看电影啊,因电视剧拍的太好了,倒是想读原著小说,不过中文版吧。
又,谢谢小c,我在长江三峡邮轮遇见河北保定野山坡的游客,想到你老家是保定的,她说野山坡是国家级风景区,有山有水,她开农家乐。我想到你,还问她抄了地址。闻香妹妹,史蒂文的最后一段独白是对加州大火般的情欲烧过之后所做的结论,平淡的词句被平静地说出,其震撼力被无数电影观众所体验,所牢记。谢谢你找来贴出,给子乔的影评加上一个贴心的注释。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你这个“英伦骨架与风范”的描述太准确了。英国学院派的风格,别人学不去的。
不过关于“衣衫破旧”,我刚看完,所以印象更清晰。他穿着一双破凉鞋,一条扎腿的运动裤,一件旧西服上衣,看上去清苦潦倒。回到房间后,他切了一小块cheese,然后就坐下看那副照片。这也太不公平了,子乔为我准备的鱼肉大餐,咋被这么多人先给吃了?!茵茵,夏圆圆,还有你,还有你。。。不许呀。。。:))
让我先坐下喘口气再来继续!:)越是完美越容易坍塌,仿佛完美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致命的弱点,不堪一击,或是为维持表面的完美内里已被掏空了。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觉得安娜和史蒂文才是般配的一对儿,因为安娜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马丁在她旁边显得挺肤浅。
这部片子我看了不只一遍,因为刚两位主角都是我喜欢的演员,他们的眼神里都有某种幽深和漂移的东西,似乎不仅在此世,而属于某个已经失去的古典时光,因为两人身上仿佛都有一种怀旧的情调,一种想要逃离的倾向,这两个灵魂相似的人因而在生活中一遇到就可以彼此将对方认出,这种吸引真是强烈而致命。
西方人似乎更具有动物性,没有前奏曲般的调情和约会,而是直奔主题,难道老房子着火就是这样的吗?
西方男人也许和中国男人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是社会职位·形象·家庭财产·儿子,被舍弃的肯定是露水姻缘般的情人。
¨受过伤的人是危险的¨,这是整部片子画龙点睛之语,可我的理解是:受过伤的人往往有一种本能的破坏欲和报复心,而且漫无目的,碰上谁是谁。
史蒂文为这一段燃烧的激情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他和安娜不可能再在一起了,因为中间横亘着马丁,那毕竟是一种罪孽。
而最后一个镜头最后一句话,有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意味。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朱丽叶比诺什在电影中的表演可谓精彩绝伦,演技精湛,她的面部表情在不动声色中丰富细腻,精致微妙,颇具张力,眼神幽深而迷离,这种离奇的事发生在她身上很有可信感和内在逻辑。
应该祝贺子乔的写作题材有了不小的突破。同意茵茵的,我读时也有此感觉,钢琴课和情人不能算呀。听说意大利情色电影是出名的,拍的美,我看了几部意大利罗西里尼和费里尼的老电影(不是情色的)之后想,意大利人什么都可以做的艺术。这部电影的法语名是fatale,取致命女人之意,这是爱情心理学的一个现象和情结,有一种人,配上就要命了,用琼瑶式的台词就是:我完了!哈哈……
一部电影蕴含两个乱伦故事,对于喜欢¨遥远的爱¨的我来说,看得实在牙酸。
路易马勒容易把影片拍得粗俗,好在他特会挑演员,¨雏妓¨中的波姬小丝,还有这部片子所以出彩,全是因为两位气质不凡演技精湛的英法男女演员,我看过原著,反而觉得很一般。
子乔的一篇力作,不知灵感是否来自最近的生活际遇。。还有,安娜看上去是放荡勾引男友的父亲,其实从她成长背景与遭遇,是心理问题了。Juliette演得也真好,记得她主演“红蓝白”三部曲里的“蓝”,“英国病人”、“布拉格之恋”等,都难忘。子乔把钢琴课和情人都算作情色电影,这个标准有点严,这是两部画面优美技艺精湛情节感人的艺术片,我都曾写过影评专门介绍,而且看了不止一遍。不谈其他,单是男主角,非常英伦骨架与风范。你的博文让我回想看此篇时的细节。我觉得结尾是最为精彩的,不同意你写他“衣衫破旧”,记得是一件亚麻长袖衬衫,一条普通长裤,他走在异国的长巷石板街道,手里拎着网兜,里面是简单的蔬果,一种带有自我苦修之味。他在房间一角做饭,看得见那幅照片,差不多占一面墙。
子乔,我是抬杠吗?你了解我的这个毛病。
他是八十年代英剧经典《故园风雨后》的男主角啊,拍Damage时还是身型修美。
请继续写啊,我好像又看见电影的一幕幕。。。。。。